江西省赣州:升腾“硒”望之光

作者:刘龙华 李书锦 钟燕燕 发布时间:2024-06-11 浏览:882

阳光透过蓝天,洒向千亩“硒土”稻田。初夏的青禾,随微风起舞,蜻蜓在嫩叶上停歇。溪水潺潺流淌,农人田间劳作。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,绘出了张军村的新“硒”望。

张军村是于都县梓山镇的一个自然村落,曾是周边远近闻名的“落后村”,人均年收入不足7000元。这几年,该村依托土壤资源发展“硒产业”,富硒大米、水果、菜籽油走俏市场,一条乡村振兴路日新月异。

张军村是富硒产业发展的缩影之一。近年来,赣州深耕富硒产业发展,打响“金字”招牌,谋划硒产业高质量发展“组合拳”,红土地上升腾新“硒”望。

村庄“硒变”

出生在梓山镇张军村的曾招阳,世代以种地为生,农闲之余也外出打工。他家有水田8亩多,多年来年产稻谷约1万斤,产出大米约7000斤。每斤大米售价2.5元,年收入不足2万元。

2019年5月20日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时指出:“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。”张军村自此乘上了“硒望车”。经权威机构检测,张军村产出的大米,硒含量达26.3微克\千克。全村1132亩稻田,成了村民手中的“香饽饽”。

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地质调查结果显示:于都县全县富硒土地1012.53平方公里,占调查区1947平方公里的52%。

图片1.png

曾招阳家的水稻改种“野香优莉丝”,亩产优质稻800多斤\亩,产出大米400斤\亩。虽然产量降低了,但米质更优,价格从每斤2.5元涨到了每斤13.5元,种稻收入增加了5倍多。曾招阳还借“硒土”品牌,栽种了2000棵脐橙树,首年挂果预计产6万斤。“硒橙”不光好卖,价格也略高于同类产品。

该村村民易裕40亩果园,栽种鹰嘴桃树1300多棵,也搭上了富硒产业“顺风车”——认证了富硒鹰嘴桃。去年7月,该果园4万多斤优质鹰嘴桃成熟,不光个头大卖相好,味道也香甜可口。以游客采摘形式售卖,价格每斤10元,20天不到就销售一空,总收入超过42万元。

图片2.png

张军村村委书记曾太贵算了一笔账:张军村合作社有200亩地,此前大米总产量15万斤左右,平均售价2.5元每斤,总收入38万元左右。2021年是“分水岭”,该村耕地成为赣州市高标准富硒产业基地,改种优质“野香优莉丝”品种,产优质富硒大米8万斤,每斤售价13.5元,总收入超过110万元。

“2020年成立合作社,农忙时请村民干活,每天工资90元,每年工资要发20多万,但当时入不敷出,工资欠了几十万元。”曾太贵书记对此感慨万千,“自从打出‘富硒’大米品牌后,合作社产值翻了几番,不光欠账还完了,账上还有大概100万盈余。”

“硒企”闪光

与张军村相距100公里的南康区西坑村,也是富硒之地。当地人严文德本是职业学校高管,因心怀梦想“弃教从农”。几年前,他来到家乡创办了江西硒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。在他的茶桌上,放着两玻璃罐大米,供人识别异同。谜底揭开后,一罐是普通大米,一罐便是富硒大米。

2019年6月,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中心测土取样调查分析,确定西坑村有1765亩土地为富硒土壤,硒含量在0.4毫克\千克到1.05毫克\千克,符合国家标准值,非常适合水稻、甜柚、脐橙、辣椒和油菜等农作物种植。 

图片3.png

2020年5月,严文德在西坑村流转土地510亩,开启了“硒米”创业史。依托江西农业大学、江西省农科院、赣州农科所等单位技术支撑,西坑村的大米改良插上了富硒“翅膀”。2020年8月以来,硒杭农业取得了富硒大米认证书、绿色食品认证书(稻谷)、稻谷和大米有机产品认证证书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,产品有了权威机构认证的科技身份证。从2021年开始,硒杭科技开始扩张富硒水稻种植面积,至2023年流转种植富硒水稻面积已达3600多亩。

去年,该企业产富硒稻谷2000多吨,生产富硒大米1200吨。当地大米从先前的2.6元\斤,价格飙升至20元左右\斤。而严文德的企业上市的注册商标“西坑香”富硒大米,由于米质优品牌度高,加之畅通的销售渠道,远销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地,每斤卖到了38元。另外,其公司种植生产的富硒油菜籽、富硒稻谷,均得到了市场认可,去年产值达2600多万元。

一荣俱荣。西坑村和周边富硒土地上的农民,种出的大米也卖出了高价。张宏珠今年60岁,家有良田22亩,自种12亩,流转10亩。去年产大米1万多斤,产值5万多元。她家的土地流转,每年可获得3000元费用。农闲之余,她还在硒杭科技公司打工,日结工资100多元,每年又收获4万多元。

“我们在这干活还管饭哩!”张宏珠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,“这里山好水好米也好,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,严总发展硒产业带动大家致富,我们打心眼里感激他呢!”

西坑村和“西坑香”大米“内外兼修”,品质和品牌逐年升级。“‘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’,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座右铭。”严文德对未来憧憬万分,“努力生产出更多优质富硒农产品,让更多人享受到财富和健康的‘硒福利’,这是企业发展的方向,也是责任和担当!”

“硒产业”腾飞

来自于都县的一组“硒数据”显示,截至目前,该县共有富硒认证产品162个,有机产品(含转换)认证证书17张,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7张,江西名牌产品10个。

该县“硒产业”已走向品牌化和规模化。于都县新长征富硒产业园规划面积1200亩,总投资50亿元。立足赣南、面向全国,打造了首个集研发、检测、孵化、生产、展销、体验为一体的富硒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园。都夏园是首家入驻该产业园的企业,旗下拥有生态农业科技公司、食品公司和供应链公司。

图片4.png

开业不久的都夏园,从富硒农产品种植发展到富硒饮料生产,正式进入深加工产业领域。自2020年5月起,该企业在当地流转富硒土地种植西红柿、苦瓜、黄瓜3000余亩,设立合作社种植脐橙1000多亩。去年,仅富硒西红柿产量就超3万吨,含硒脐橙也大获丰收,以硒品牌走俏市场,价格比普通农产品高20%左右,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。

今年,该企业引进全新生产线,深度打造“富硒品牌”,产品有富硒番茄苹果汁、富硒赣南脐橙、优质矿泉水等,果汁每小时可生产1.2万瓶,矿泉水每小时可生产2.4万瓶,“富硒”“纯天然”果汁每瓶比普通果汁价高2倍。预计年产富硒果汁10万吨,销售额实现3亿元。

一旁的于都富硒优选旗舰,将优质富硒大米、富硒茶叶、富硒酱油,还有富硒鸡蛋、富硒腐竹、富硒粉干,搬上了精品货架,还上架抖音企业店、微信企业小商城、832帮扶平台,打通了农产品从农村到消费者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于都县新长征富硒产业园一期重点建设产品检测、科技孵化、交易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,以及中央厨房、大型冷藏库、商务酒店等配套设施;二期规划建设富硒果蔬饮品精深加工、高硒营养添加剂、富硒休闲食品、硒产业场景体验文化公园、产业集群配套等项目目前,中硒集团富硒饮品加工项目、茂雄集团预制菜项目也已落户园区

图片5.png

“项目投产后,年产值可达60亿元,年税收3.6亿元以上,可有力推动全县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实现‘以硒强农、以硒兴业、以硒富民’。”于都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。

去年10月18日,赣州市富硒产业协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。大会对外发布了一组数据:赣州着力唱响“赣南硒品”品牌,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。全市建成富硒产业示范基地 140 个,打造高标准富硒产业园2个,认证富硒农产品 1207个,培育涉硒经营主体 600 余家,注册富硒商标 90 余件,19家富硒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入选江西省“赣鄱正品”品牌体系。

赣州市“赣品入深”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暨富硒品牌发布会上,“赣南硒品”品牌logo正式发布。来自赣南的富硒大米、富硒麻鸭、富硒芦笋等农产品集体亮相,成为深圳消费市场的“香饽饽”。赣州出台的《2024年赣南硒品品牌培育工作方案》等政策文件,推动“赣南硒品”知名度不断提升。截至目前,全市富硒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注册富硒商标193件。

另外,“赣南硒品”还走向粤港澳大湾区精品市场。截至目前,全市90个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、31个农产品获得“圳品”认证,数量均居全国前列。

“硒光”背后

2019年以来,赣州市委、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,以打造“世界生态硒地”为战略目标,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和“硒+X”的发展路径,全面推进富硒产业发展、打响富硒品牌,切实将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,富硒产业已成为赣州市的富民产业。

于都县张军村和南康区西坑村,都是富硒大米的知名产地,当地农民和农企都吃上了“富硒米”。富硒大米获得认证,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乡村、合作社、农企宣传监督,协调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派专人现场取土取水送检,还要对稻谷、大米的加工过程全程检测。

 “水稻在生长过程中,每天都要通过‘农事记录’上传动态数据,确保常态化监管。”江西硒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文德对“富硒”监管流程和认证如数家珍,“认证、商标注册、发明专利,还有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,都得到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引导和助力。”

图片6.png

“平时会派2名监管人员定点到富硒大米生产企业。”南康区市场监管局唐江分局副局长幸泽华介绍说,除了宣传贯彻《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清单》内容,还要督促企业把每批次大米检验过程的图片,或录像留取证据并发送挂点监管人员。监管人员收到后,及时存入系统或截图保存,以免过期失效。

今年5月21日,富硒产业孵化园西红柿精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。都夏园相关负责人多次提到于都县市场监管局“服务团”,感谢和点赞他们“助企腾飞”:数千亩富硒基地发展壮大,从认证到监管有暖有严;深加工生产项目,高效办理生产许可证;厂房规范、生产流程、食品安全培训、标签指导,于都市监“相随相伴”。

目前,于都县富硒农产品企业中,5家企业获得“赣鄱正品”认证,2家企业、14个“圳品”产品获评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。2023年,于都县富硒产业全产业综合产值突破45亿元。

从“富硒农”到“富硒村”,从“富硒企”到“富硒县”,一个个故事,一组组数据,组合成了赣州富硒产业的“光影史”。赣州市市场监管局作为富硒产业的重要“助力器”,无论是在标准“设计”,还是从基层服务上,都写下了一曲曲华彩“硒乐”。

图片7.png

赣州市市场监管局常态化开展规范富硒认证行为,在全省率先出台《富硒产品认证监管管理办法》,建立富硒产品认证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名录库,制定《富硒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》和《富硒产业园建设指南》,推动建成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和高标准富硒产业园,涉硒经营主体、认证富硒产品居全省首位。

在规范认证检测市场秩序方面,联合建立《2023年赣州市富硒认证和检测机构白名单》,并对名录库中的机构进行约谈;开展富硒认证专项检查,采取“三个一”行动,即:下发一份《富硒产品认证监督检查工作指南》,安排一批流通领域富硒食品专项抽检及含硒大米摸底调查,查办一批案件,对富硒产品认证开展全方位检查,责令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7张,查办富硒认证违法案件1起。

五年来,赣州市市场监管局助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绩喜人:江西省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、江西省富硒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继落地赣州,开展富硒农产品监督检验和相关标准研究制订,制定富硒行业标准2项、地方标准8项、团体标准4项,企业标准10项,涉及富硒柑橘、富硒大米、富硒禽蛋等多个种类。《富硒大米》获评全国企业标准“领跑者”,市场监管总局指导的富硒产品认证行业标准发布会在赣州举办。去年,约23家富硒产品企业参与了品牌价值评价工作,其中江西省惠大实业有限公司、江西晶星食品有限公司,品牌价值分别高达7.82亿元和6.89亿元。

截至目前,赣州有效期内富硒农产品认证达1162个,全市富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。